本文是《中国工业经济》第764篇观点精粹。查阅论文原文和数据等附件,请访问《中国工业经济》网站或登陆中国知网下载。
作者:郭克莎,田潇潇
单位: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原文刊发:《中国工业经济》2021年第11期,原标题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与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一个全局性、长期性的发展战略,反映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发展中新的政策框架和市场环境,将引起中国资源配置格局和重心的调整转变,也将使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条件和空间发生变化,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和路径提出了新的要求。
面对新发展阶段的新形势新挑战,制造业需要积极探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国内大循环能力、提升国际循环地位的转型升级路径。
(1)以国内大市场为主要导向重构制造业产业链。从国内经济大循环着眼,要推动制造业产业链重新整合,畅通区域产业和市场的内在联系,带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供给与需求的良性互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要适应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新趋势、新要求,依靠深化改革开放促进产业升级链有效、持续运转,依靠技术进步提升产业链的现代化水平,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促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条重要途径,是立足于国内大市场需求和区域要素禀赋优势,增强在新一轮全球制造业产业布局中的竞争优势。为了适应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需要与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转变衔接起来,更多地以开发国内大市场需求、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为导向来推进产业链的调整升级,制造企业要更多地围绕这个方向来推进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等发展和升级。
(2)积极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良好生态环境。国家、市场和企业在推进自主创新中具有不同作用,应当合理定位三个层面的主要作用,运用中国的制度优势应对外部势力的遏制打压,集中国家力量加快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问题,促进中国创新资源的有效配置。同时,要协调好三个方面作用的关系,培育形成一个引导、支持和保护自主创新的良好生态环境。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初期阶段,适度加强国家层面对自主创新的推动作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但需要注重发挥好企业在推进自主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注重使市场在配置创新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注重建立起有效的市场调节和纠错机制。此外,还要注重推进技术与制度双维度创新,增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可持续性。
(3)协调区域布局促进制造业整体高质量发展。通过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的导向和区域协同发展政策的推动,加快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对全国制造业整体发展的制约,打破区域之间的市场分割,打通生产要素循环的堵点,加强市场机制引导区域间资源流动和促进资源有效配置的作用,使高新技术研发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原材料生产基地、能源资源开发基地等具有不同优势的区域获得开放发展的空间条件,使东中西区域、南北城市群之间在要素和市场有效循环中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和发展潜能,加快形成有利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区域生态环境,形成有利于制造业整体高质量发展的内生机制。
推进区域制造业的布局调整和协调发展,不论是发挥不同区域的比较优势,是以先行区域带动后发区域,还是构建区域之间的组合优势,都要坚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思路,聚焦于畅通区域之间的要素流动和经济循环,有利于各个地区在符合自身特点的条件下,不断拓展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和空间,这样才能促进制造业的整体和长期高质量发展。
(4)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制造业发展活力和动力。优化营商环境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市场信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也有利于吸引全球的高技术企业和优质资本,引进更多的高端产业和先进技术,支持和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从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格局看,要全面改善制造业企业的营商环境,包括营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建立保护自主创新的体制环境,完善法治化的经营发展环境。从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看,要建设符合国际趋势和特点的国内营商环境,优化国内营商环境与国际要素流动的合理连接,包括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不断改善市场准入条件,完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引导国内企业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
(5)依托“一带一路”战略提升国际循环水平。“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高开放水平的重要突破口,通过与沿线国家或地区的深入合作,有利于优化国内不同地区的资源配置,推动国内大循环和促进双循环,拓展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要把构建新发展格局与坚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结合起来,在支持沿线国家发展经济需要的过程中,推动中国制造业技术和资本的有效配置,提高国内资金和技术的利用效率,为制造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拓展新的空间。要利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努力开拓制造业的海外新市场,提升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的水平。同时,借助RCEP等区域经济一体化协议进一步扩大中国对外开放,更加全面深入地加强双边及多边产业经济合作,通过技术转移和知识外溢效应加快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1)体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要求。原来的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是在原有的发展战略框架下选择和推行的,基本上是综合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虽然这轮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发展战略的重心逐步向国内转移,强调更多地扩大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减少对外部市场的过度依赖,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还没有切换过来,加上国内市场饱和、产能过剩的问题比较突出,制造企业还是较多地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寻求转型升级之路。随着新发展格局转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对国外市场、资源和技术的依赖也受到日益突出的制约,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必须尽快转变导向目标和机制,转向以国内市场、资源和技术的需求和供给为主体,制造企业要更多围绕依靠国内大市场、开拓国内大市场这个中心来推进转型升级,探索调整转型路径的方式方法,拓展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2)反映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特点。以往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主要沿着两个方向进行:一个方向是,根据外部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调整国内生产结构,以增强国际竞争力和促进出口增长带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另一个方向是,根据国内消费结构的升级趋势调整产业结构,以改善供给结构和供给质量带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两个方向的转型升级基本上是分开进行的,分别适应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的不同需求,两者之间交错发展的部分较少,交互作用的力度不强。但现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并且是在国内循环带动国际循环的基础上更高水平的相互促进,必须使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两个方向融合在一起,增强两个方面相互促进的作用。因此,新的条件下要推动调整制造业原来相对独立运行的两个转型升级路径,拓展两者之间融合发展、相互促进的新路径。
(3)有利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并带动中高速增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对稳增长也有重要作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要适应新发展格局的要求,也就是要有利于稳增长与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利于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并带动制造业中高速增长。应当围绕兼顾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来调整和拓展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使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在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要坚持依靠深化改革开放来释放发展动力和活力,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使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的调整拓展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方向相一致、相协调。
如在科研工作中使用了作者提供的数据和程序等附件内容,请务必在研究成果上注明引文和下载附件出处。
参考文献引用范例:
[1]洪银兴,桂 林.公平竞争背景下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路径——马克思资本和市场理论的应用[J].中国工业经济.2021,(1):5-16.
如果研究中使用了未在杂志纸质版刊发、但在杂志官方网站上正式公开发表的数字内容(包括数据、程序、附录文件),请务必在研究成果正文中注明:
数据(及程序等附件)来自洪银兴和桂林(2021),详见《中国工业经济》网站(http://ciejournal.ajcass.org/)附件。
欢迎订阅2022年《中国工业经济》,邮发代号:82—143。2022年将为广大读者呈现更多高质量的前沿成果。诚邀您一起“畅游”学术殿堂。推文主编:覃毅
推文编辑:杨涵淇
《中国工业经济》是应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类综合性权威理论刊物,重点覆盖国民经济、产业经济、工商管理、案例研究等学科领域,专门刊发以重大前沿理论和现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前瞻性、引领性、规范性最优秀研究成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第一批重点资助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首批试点学术期刊;曾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最高层次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学术期刊特别奖(2020)、第二至四届优秀期刊奖连续3届一等奖,第三届全国百强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工业经济类第一名(历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权威期刊(2014、2018),连续9年荣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2012—2020)称号,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认定的管理科学A类重要学术期刊(历年),中国工业经济学会核心会刊。
《中国工业经济》官方公众号
微信号:ciejournal
敬请关注杂志官方微信公众号推送内容
阅读全文请访问官方网站:http://ciejournal.ajcass.org/